60歲後,你最後悔的會是什麼?
比利時一家雜誌,曾對全國6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
調查的題目是:你最後悔的是什麼?並列出了十幾項生活中容易後悔的事情,供被調查者選擇。於是,就得出了這樣結果…
一.72% 的人後悔年輕時努力不夠,以至事業無成:
由此我想起一個故事:一個40歲的人被醫師告知罹患了絕症,最多再活三年時間。因此,他為了使自己最後的生命更有意義,擬出一項『三年要做十件事』的工作計劃。
其中包括寫一本書、學一門外語、搞一項發明、辨一座工廠、遊 30 座名山、賞 50 座城市等等,而且,計劃定出後便立即付諸行動。在過了二年零八個月的時候,10 項計劃目標全都完成。
可當他再到醫院復診時,卻發現是醫師當時拿錯了病歷,自己根本沒有患病。
所謂事業,並不是資本主義體制主流價值所界定的財富、名氣與權位,而是忠實地依照自己的志趣、理想與人生觀所付出努力而獲得的成就,此一成就不一定需要來自既有社會機制的公開性肯定,而更需要自我的審視與滿足,就如同『三年要做十件事』的工作計劃一般。
二.有 67% 的人後悔年輕時,錯誤地選擇了職業:
應該說,錯誤不在於選擇了什麼職業,而在於選擇了安穩,或屈從了現實,放棄了志趣、特長與理想。在資本主義體制裡,不論是處於經濟增長階段,或是在當前全球資本主義危機的時代,謀生和追求物質富裕的生活,是絕大多數人們的不二選擇,即便所選擇的職業壓抑了特長、與志趣相違、背離理想,甚至,明知從事該項職業形同剝削壓迫別人權益的共犯,初期難以適應,時間一久也就麻痺無覺,還會為自己的職業「罪惡」振振有辭地辯解!
當然,在台灣,由於從小到大的教育體制都是為資本主義經濟與資本家集團的利潤而服務,而不是為了開發受教育者的生命潛能、引導認識自己的志趣與特長、啟發對理想的堅持與追求,所以,更根本的問題是,人們從來不知自己在資本主義體制所設定極其有限的選擇外,還有更多元、更多樣、更多種的可能性!
三.有 63% 的人後悔對子女教育不夠或方法不當:
因為台灣深受「文憑主義」的宰制,以及依循既有教育體制與社會體制的價值取向,即使年輕一代的父母,對於子女的教育態度仍著重於考試、成績與升學,目的也無非是將來能獲得更好的功名利碌;並且,縱容小孩養成「消費主義」的習性,形塑「物化」的自我本位心態,以成為市場經濟新的購買力來源。這些教育方式,除了複製了自己的價值觀系統給下一代,以使其提早適應馴化於資本主義的統治秩序外,並不能激發子女的生命自主性動力,以邁向實現自我的征途;培育思考獨立性與批判性的公民意識,以積極參與公共事務.......
其實,對子女教育不夠或方法不當的後悔,是反應了對自己過往生命歷程的後
悔!
四.有 58% 的人後悔鍛鍊身體不足:
忘了是誰說過這樣一句話:「60 歲以前想用身體換一切,60 歲以後想用一切換身體。」世界之上,還有什麼東西能比身體健康更寶貴?不過,經由運動以鍜鍊身體是需要花費時間的,在工作繁忙的現代社會,要定期運動談何容易?
五.最有趣的是,只有 11% 的人後悔沒有賺到更多的錢:
11% 這麼低的比例,大既只有實施高度社會福利制度的比利時或歐洲國家才有可能,若在所有人權保障都由個人承擔的台灣,這肯定是排名第一位最後悔的選項!
想像自己已是六十歲吧!若不想後悔,趁現在趕緊重新思考和做出決斷?
--
You got a dream, you gotta protect it. People can't do something themselves,
they wanna tell you that you can't do it. You want something? Go get it.
Period. 如果你有夢想的話,你就得捍衛它,那些自己沒有成才的人會説你也不能成才。
你想要得到什麼的話,就得努力去做,說完了。--當幸福來敲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